近年來,在黨和國家不斷加大發展,綠色建筑、裝配式建筑戰略引領背景下,中鐵建工集團緊跟發展大勢引入全生命周期綠色建造模式,把綠色、低碳、生態理念融入到工程規劃設計建設的全過程。作為青島市地標建筑,信聯天地項目追求安全、綠色、精益施工,著力打造綠色發展的“中鐵樣板”。

近日,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信聯天地項目順利竣工,這座集花園式城市辦公、科研、生活、休閑于一體的全業態城市超級綜合體,正緩緩揭開“未來城市”的面紗。
徜徉“山、谷、林”,俯仰天地間,信聯天地項目外觀大氣莊重,最高建筑單體高度186 米,為目前青島北部第一高樓,不規則的樓體設計曲線流暢,屋頂平臺層層跌退,玻璃幕墻晶瑩剔透,無一不透露著“未來感”。

自開工伊始,信聯天地項目以綠色理念為引領,以技術創新為驅動,將綠色建造理念融入到施工全過程,寫字樓外圍設計嵌入式花園,保持樓宇和景觀之間的和諧,立面設計采用深灰色LOW-E中空玻璃,創新的外觀提供自身遮陽以減小陽光輻射,兼具保溫節能隔音降噪的特點,同時引入綠化屋頂及立面垂直綠化,減少熱島效應,降低環境溫度,形成舒適宜居的園區微氣候環境,打造“新型花園式城區”。
兩棟公寓間的三層鋼制連廊,重達約420噸,跨度 22.8米,在建設過程中采用超大型液壓同步提升施工技術,將鋼連廊提升至77.8米高空,顯著減少支撐用量,提高施工效率、降低施工成本,創下山東省鋼連廊提升重量、高度之最,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落實綠色建造技術的一次成功實踐。

項目團隊在建設過程中,運用封閉降水及水收集綜合利用技術,施工現場太陽能、空氣能利用技術等綠色施工技術在內的,8大項19小項建筑業新技術,降低管理風險,節約成本打造數字化智慧工地。
在基坑施工階段,信聯天地項目上下擰成一股繩,掀起大干熱潮,高效保障、高壓推進、高頻率調度,僅用30天完成6層地下室結構封頂,刷新極限履約新紀錄。
1#樓地下及地上結構復雜,施工團隊齊頭并進、勇挑重擔,各工種提前做好準備,按進度及時插入,僅用7個月實現主體結構順利封頂,提前合同工期 83 天,在建設者的日夜奮戰中,創造全新的“建工速度”。
信聯天地項目建設歷時三年半,從2018年5月土方開挖,到2019年10月首棟寫字樓主體封頂,再到2021年底項目整體建設完成,憑借精湛施工工藝與過硬的品質,一路走來載譽無數。

中鐵建工建設者匠心筑精品,項目接連斬獲“全國建設工程項目、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”、“山東省優質結構獎”、“山東省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”等21項國家級、省市級獎項,發明專利1 項,實用新型專利7 項,舉辦山東省智慧建造學術論壇、青島市房建工程揚塵治理現場觀摩會等多項建筑業大型觀摩,從質量管控、科技創新、智慧工地等方面,集中展示了中鐵建工及信聯天地項目對智慧建造及BIM技術的應用,各類“智造絕技”,引來與會大咖紛紛點贊。
走近信聯天地項目,飛碟造型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。飛碟展廳內部骨架全部為鋼結構外立面采用5000多塊造型各異的鋁板拼接而成,施工難度可想而知,項目團隊創新引入三維立體掃描技術,5天內完成了3.6萬個點位采集,為鋼結構施工提供技術支撐。項目團隊將“BIM+物聯網+移動+云+網+端”理念和技術引入工地,搭建智慧工地系統,將BIM技術應用于前期策劃、鋼結構、幕墻等全過程,實現了對施工現場的全面感知、協同工作、智能分析、風險預控、數據共享,為解決施工現場管理、防范安全事故及環保系統等問題提供智能手段,提高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,使BIM技術深入到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,真正做到BIM指導施工。
除此之外,應用DMBP裝配式機房施工技術,通過DDIC數字化加工技術,進行管道、風管、橋架等
機房構配件的預制化加工,從而大大提高施工速度,提高機房施工質量,綠色節能環保。
中鐵建工集團傾注匠心,建設“未來城市”崛起,打造商務辦公、休閑娛樂、會議會展、綠色空間匯聚的“高端園區+時尚街區”,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,帶動全區產業結構升級轉型,引領青島北部經濟實現飛躍式發展。信聯天地聚焦產城融合,在城市面貌、產業迭代、業態煥新等諸多領域,改善區域結構、提升城市品質,未來將成為李滄區重大項目的承接地和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力軍。